編者按:“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chǎn)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發(fā)表的主旨講話,,從理念,、目標、路徑,、辦法各個方面,,深入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是對世界前途的深刻思考,,深刻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天下情懷,,生動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從今日起,,我們擷取講話中的一些金句,,在四版“人民論壇”專欄陸續(xù)刊發(fā)10篇專題評論,深入闡釋總書記主旨講話精神,,力求讓講話精神更加深入人心,。第一篇標題為《同在藍天下,應是一家人》,。
同在藍天下,,應是一家人
——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①
陳家興
“世界各國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擁有同一個家園,,應該是一家人”,;
“世界各國人民應該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張開懷抱,彼此理解,,求同存異,,共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
在中國共產(chǎn)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番深情話語,,展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的天下胸懷,體現(xiàn)著東方哲學的文化精髓,,也蘊藏了深厚的中國智慧,,引發(fā)人們對中國人天下觀念的探究。
“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蒼生”,。中國古人很早就涵養(yǎng)了天下觀,觀察的范圍是整個世界,,體察的對象是全人類,;很早就意識到“以國為天下,天下不可為也”,,要“以天下觀天下”。如梁漱溟所言:“中國人是富于世界觀念的,,狹隘的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在中國都沒有,,中國人對于世界向來是一視同仁。”錢穆在《現(xiàn)代中國學術論衡》中稱“西方人則于國之上并無一天下觀,,至今仍僅有一國際觀,。”可以說,今天中國人的天下觀,,富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自有其獨特的視野與境界、氣度與格局,。
事實上,,這種“至大無外”的天下觀,從邏輯上就“排除了不可化解的死敵,、絕對異己或者精神敵人的概念”,,從文化上決定了今天中國人與世界交往的觀念與方法。“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和羹之美,在于合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習近平總書記在各個場合引用這些中國古代哲學概念,,用以深刻思考人類命運和各國交往之道,,生動闡明中國人與天下共處的理念法則。這樣的觀念,,迥異于今日西方一些主流國際關系理論,,充滿了中國智慧,也決定了我們解決國家之間問題的思維與方法,,著眼的不是戰(zhàn)勝征服,,而是合作共贏。在我們的文化意識里,,全人類通常被看成一個大家庭,,盡管各國有這樣那樣的分歧矛盾,免不了這樣那樣的磕磕碰碰,,但既為一家人,,有矛盾要去化解而不是去征服,有磕碰要去協(xié)和而不是去敵對,。
“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習近平總書記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描繪,,彰顯的正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天下格局與情懷。秉承“以天下為一家”的歷史底蘊,,抱守“協(xié)和萬邦”“不和不生”的文化精神,,憧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美好世界,,中國共產(chǎn)黨人始終具有為人類作貢獻的遠大抱負,。
從2013年首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到闡述“獨行快,,眾行遠”“吹滅別人的燈,,會燒掉自己的胡子”等理念,再到搭建“一帶一路”等共同發(fā)展的合作平臺,,習近平主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高屋建瓴的擘畫與親力親為的推動,,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支持和贊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內(nèi)蘊的正是5000年中華民族文明史與中華文化天下觀的血脈基因,,著眼的正是本國和世界、全局和長遠的大勢,,體現(xiàn)的正是解決人類面臨難題的中國智慧,。今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成為大勢,共創(chuàng)人類更加光明未來正成為大道,,共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偉業(yè)正成為大任,。
瞻望人類未來,是惡性競爭,、兵戎相見,,還是順應潮流、同舟共濟,?面對兩種局勢,,正確選擇只有一個。各國人民前途命運如此緊密相連,,唯有搭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艘“諾亞方舟”,,方能駛向光明未來的彼岸。同在藍天下,,應是一家人,,也定能成為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