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5歲的貝貝因為爸爸把服用3/5片的醫(yī)囑看成了服用3~5片,,過量服藥后在家里昏睡了三天,送院進行血液透析后才脫離危險,??村e醫(yī)囑只是離奇?zhèn)€案,,但3/5片也確實很難為人,從中折射出兒童用藥之尷尬,。
“兒童專用藥品少,、適用的劑型少、適用規(guī)格少,、生產廠家少,,用藥風險高、不良反應高,、資源浪費高,。”在今年兩會期間,,一位全國人大代表用“四少三高”形容我國兒童用藥現狀,,一語中的。問題不是今天才出現,,2012年9月,,全國政協曾舉行“兒童用藥問題”專題研究會,委員們就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當時,,筆者還撰寫了《“兒童用藥基本靠掰”何時是盡頭?》的評論文章進行呼吁,。這么多年過去了,,當年的兒童都長成少年,、青年,,難題依然未解,。
問題出在哪,原因并不復雜,,因為兒童藥的研發(fā)投入大,、困難多(僅臨床試驗對象尋找就比成年人困難得多),產品利潤空間小,,因此藥廠提不起興趣,。這種情況,許多國家都曾經歷過,,他們又是如何解決這一難題的,?路徑千百條,最根本一條就是政府兜底,,通過行政干預方式,,激勵或約束藥廠,讓他們樂于或不得不生產兒童專用藥,。
對此,,我們又該怎么做?需要各方認真思考,,拿出應對辦法來,。(連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