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垃圾分類”一詞頻上熱搜榜。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diào)查中心聯(lián)合問卷網(wǎng)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68.9%的受訪者坦言自己對垃圾分類一知半解,,95.8%的受訪者期待了解垃圾分類知識,。69.8%的受訪者希望媒體廣泛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宣傳,。(7月18日《中國青年報》)
由于此前僅有部分城市的部分小區(qū)試點垃圾分類,所以目前近七成受訪者對垃圾分類一知半解,,這并不奇怪,。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垃圾分類行列,了解垃圾分類的人自然越來越多,。95.8%的受訪者期待了解垃圾分類知識,,這既是因為公民意識覺醒,也是垃圾強制分類成為趨勢倒逼的結(jié)果,。
垃圾分類需要人人參與,,而人人參與的前提是了解相關(guān)知識,比如哪些垃圾屬于有害垃圾,,哪些垃圾屬于可回收物,,只有了解清楚才能精準投放。所以,,所有實施垃圾分類的城市,,首要任務(wù)是向市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而普及這類知識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除媒體廣泛宣傳外,,還需要多種手段進行長期推動。
媒體宣傳是普及垃圾分類知識的渠道之一,。最近這一兩個月,,各級各地媒體紛紛聚焦垃圾分類,,宣傳效果明顯,既培養(yǎng)了社會共識,,也普及了常識,,為實施垃圾分類奠定了群眾基礎(chǔ),創(chuàng)造了良好氛圍,。接下來,,還需要媒體對垃圾分類持續(xù)關(guān)注、熱情不減,,以更豐富的手段普及知識,,讓更多市民成為垃圾分類“知道分子”。
除媒體宣傳外,,科學(xué)制定垃圾分類政策和標準也很重要,。如果分類標準更科學(xué),無疑市民更容易掌握,。比如上海垃圾分類中,,干垃圾和濕垃圾必須分開,于是一些人“傻傻分不清楚”,,網(wǎng)上出現(xiàn)了不少段子。盡管上海有關(guān)方面進行了科普,,但對有些人來說,,要真正弄明白并分清楚,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相較之下,,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不分干濕垃圾,,就這一點來看,垃圾分類知識更容易普及,。
嚴格獎罰也是普及垃圾分類知識的手段之一,。對于不按規(guī)定精準分類垃圾的居民依法進行處罰,既能促使被罰者主動了解垃圾分類知識避免再次被罰,,對其他居民也有教育和警示意義——如果不想被罰,,就必須了解分類知識。同時,,深圳對垃圾分類積極個人和好家庭進行現(xiàn)金獎勵具有示范性,,可鼓勵市民了解垃圾分類。
一些人不了解垃圾分類,,也是因為不了解垃圾分類的過程和意義,。如果組織部分市民對每一類垃圾分類處理或利用的過程進行參觀,,相信會給參觀者留下深刻印象,這些人不僅會成為垃圾分類的積極支持者,,還會成為知識普及者,。此外,普及垃圾分類知識要從很多細節(jié)入手,,要讓每個志愿者成為科普宣傳員,。
垃圾分類也要從娃娃抓起,讓垃圾分類從學(xué)前教育開始進校園進課堂,,在孩子們心里撒下垃圾分類的種子,,讓孩子們充分了解垃圾分類。去年,,教育部等六部門發(fā)布的《關(guān)于在學(xué)校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底,各學(xué)校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普及率要達到100%,,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要進行嚴格認真的考核。
垃圾分類是長期工程,,意味著科普也是長期工程,。從其他一些國家的情況看,確實需要持續(xù)普及垃圾分類知識,。以德國為例,,1904年開始實施垃圾分類,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但2017年媒體報道顯示,,在柏林等德國大城市,黃色“可回收物”垃圾箱內(nèi)甚至有多達半數(shù)垃圾分類錯誤,,這大概也與科普不到位有關(guān),。
目前,我國處于垃圾分類的起步階段,,更需要廣大居民充分了解垃圾分類知識,。既然95.8%的受訪者期待了解垃圾分類知識,各有關(guān)方面應(yīng)該盡最大努力,,以通俗易懂的科普方式,,切實滿足公眾對綠色環(huán)保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