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江蘇的張女士發(fā)現,,她9歲的孩子沉迷于手機游戲。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孩子竟花了2000多元租用網絡游戲賬號,。租號讓未成年避開了“一周只能玩3個小時”的限定,。
記者調查發(fā)現,,除了眾所周知的冒用家長的身份證信息或手機賬號信息注冊登錄之外,,私下租用成年人賬號以繞過防沉迷系統(tǒng)已成為一種新現象。
自制能力相對比較弱的未成年人,,確實容易迷失在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極大地影響身心健康。國家新聞出版署2021年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未成年人每天上網玩游戲的時間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最嚴“防沉迷”規(guī)定的出臺也彰顯了國家根治這一現狀的決心。向未成年人出租或銷售游戲賬號毫無疑問是不妥的,。租號商家貌似大開方便之門,,實則是讓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tǒng)形同虛設,。
一方面,,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機制日趨完善;另一方面,,還有人在鉆防沉迷機制的空子,。據記者調查發(fā)現,通過租號的方式,,不少未成年人以成人的身份登錄游戲,,無限暢玩。在各大電商平臺和手機應用商店,,均能輕易搜到“游戲租號”的服務和應用,。除了熱門游戲賬號外,蘋果和安卓操作系統(tǒng)的手機的賬號也都有相應的租號服務,。各款游戲賬號租用價格從一兩毛錢到幾十塊錢不等,,完全在未成年人的接受范圍內。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店鋪未有提及禁止未成年人租借游戲賬號的信息,。成人游戲賬號出租,已經形成了一條產業(yè)鏈,,賬號買賣只是產業(yè)鏈上的冰山一角,。
面對新現象,、新問題,落實《通知》相關要求,,依靠技術破解防沉迷可以起到比較好的效果,。比如,游戲運營商可憑借人臉識別技術或者指紋識別技術強制執(zhí)行多時段驗證,,通過對用戶身份信息的自動驗證,,判定未成年人是否存在游戲成癮、過度消費等問題,。但同時,,電商平臺也要加強對相關信息的監(jiān)管,不僅要以關鍵詞屏蔽游戲賬號賣家,,還應當增加人工審核,,對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賣家進行有效督查。此外,,要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游,,還需要發(fā)揮家長和學校的作用,加強教育引導,,筑牢防沉迷的第一道防線,。
史上最嚴“防沉迷”規(guī)定不是一紙空文。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是一個系統(tǒng)體系,,不僅行業(yè)要守法,,各方應當履行法定義務,站好各自崗位,,而不能只把實名制寫到紙面上,,流于形式。實名制的關鍵,,是要落實到“實人”,,確保把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這種行動,落實到位,,落實到底,。(趙春曉)
(http://www.news.cn/comments/20241226/7ac7d80afb884ea9b939538c21f70db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