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飲行業(yè),,一場“餐桌革命”正在興起。全國多地紛紛發(fā)布行動公約,、出臺舉措,推廣以分餐進食,、公筷公勺為標志的餐桌文明,。(據(jù)人民日報報道)
隨著我國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人民群眾的文明素養(yǎng)也有了很大提升,,對于文明的追求和標準自然也就高了,。繼“廁所革命”之后,我們又迎來了新一輪的“革命”,,那就是餐桌上的“革命”,。這既是一種文明,也是一種進步,,值得全民為此歡呼,,更需要全民進行參與。
“餐桌革命”的呼聲其實早已有之,,只是由于各種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觀念與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并沒有在全國范圍內大面積展開,,從效果上看,,自然也是差強人意。但今年年初的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著實在“餐桌革命”的背后重重推了一把,,成為這場舌尖上的革命快速燃遍全國的導火索。
在長沙市岳麓區(qū)24品生活中心的一家餐廳,,工作人員正在給食客下單,,桌上擺著公筷。新華社記者劉良恒攝
星星之火能夠在短短幾個月內形成燎原之勢,,很重要的一點在于全民觀念的轉變和文明理念的提升,。當衛(wèi)生問題上升到生命安全的高度時,當一個人的問題能夠在瞬間牽涉到一群人時,,每個人便都有了自覺與自律,,而這便是推動事物發(fā)展進程最為關鍵的因素。因此,,“餐桌革命”能否順利推進,、能否持久開展、能否取得根本性勝利,,說到底,,還在于調動和培養(yǎng)每個人的自覺意識、自律意識,,讓人人都能主動參與,、樂于參與,進而才能實現(xiàn)共建共享,。
“餐桌革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為啟蒙、認知,、關注,、高度重視和調整五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產(chǎn)物”,,是與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速度和人的認知程度緊密相關的,。此次疫情的發(fā)生,既是一次危機,,也是一個契機,,它使餐桌文明的關注點從按需點餐理性消費、拒絕浪費綠色消費,,轉變?yōu)楣旯仔l(wèi)生進食,、分餐分食健康消費。這一轉變,,是在餐桌革命建設進程中邁出的一大步,,是全國人民在付出了巨大代價后贏得的。這來之不易的“進步”關涉到未來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值得每個人守護和踐行。
沒有什么事是生而自覺,、生而自律的,,特別是舌尖上的自覺與自律就更難。一方面在于,,吃喝拉撒原本是個人之事,,要以公共的規(guī)則來加以約束和規(guī)范,讓人人都遵守和踐行,,很難,;另一方面,公筷公勺,、分餐分食的就餐方式,,對于有著幾千年圍桌共餐傳統(tǒng)的中國人來說,無疑是一種近乎顛覆性的挑戰(zhàn),,無論從思想觀念上,,還是飲食習慣上,都很難,;再者,,難在無法實現(xiàn)有效監(jiān)督,。在酒店、飯店,、食堂等公共飲食場所,,這種舌尖上的文明監(jiān)督并不難,難就難在監(jiān)督的視線不可能探觸到每家每戶的餐桌之上,。如果不能將自家餐桌等同于公共餐桌,,“餐桌革命”就不算成功。
推進“餐桌革命”事關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人人文明一小步,,社會文明一大步。每個人多一點自覺,、少一點任性,;多一些自律,少一些放縱,,就是對文明最大的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