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熊孩子”從樓上潑墨,鄰居晾的衣服,、樓的外墻……無一幸免,!事發(fā)后孩子父母的反應(yīng)讓全網(wǎng)點贊!這個“熊孩子”的父母不但領(lǐng)著孩子主動給每家登門道歉,,而且把鄰居被弄臟的衣服全部拿回家清洗,,無法清洗的就買新的賠償……(5月24日 澎湃新聞)
這個“熊孩子”確實夠“熊”的,,他把一瓶墨水從自家陽臺傾倒而下,不但樓下鄰居晾曬的衣服,、被子徹底遭了殃,,而且樓房外墻也被墨水染黑。然而,,這件事發(fā)生以后,,“熊孩子”父母的做法,卻贏得了鄰居和網(wǎng)友的一致點贊,,認為這對父母是對“熊孩子”的惹禍進行“教科書式”彌補,,值得充分肯定。
先是孩子的母親領(lǐng)著闖禍的孩子挨家挨戶進行道歉,,同時,,還將鄰居家被“禍害”的衣物全部拿回家中手洗,洗不干凈的就買新的賠給鄰居,。至于小區(qū)外墻,,專門請來專業(yè)人員進行清洗。但這并不意味著孩子就沒事了,。為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性,,在清理外墻時,孩子被要求一直陪在太陽底下看著,。
圖片來自《濟南時報》 黎青/繪
“熊孩子”惹禍的事情,,天天都在我們身邊發(fā)生,但是孩子惹禍以后,,父母能夠如此進行善后和彌補的,,卻不多見。一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肇事惹禍以后,,非但不想著怎么去彌補,反而總想著逃避責(zé)任,,為自己的孩子開脫,,其中最常見的一句話就是“他還是個孩子”。即便他真的是個孩子,,但也不意味著不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zé),,即便他自己無法負責(zé),那么,,作為孩子監(jiān)護人的父母,,就要承擔起自己應(yīng)該承擔的責(zé)任來。
新聞中這個孩子的父母,,最值得稱道的地方,,就在于他們在為孩子闖下的禍端善后時,,并不是“代子受過”,而是讓孩子深度參與其中,。母親登門向鄰居道歉帶著孩子一起,,清理樓房外墻雖然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圍,但也要求孩子在太陽底下陪著,,目的就是為了告訴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zé),。這顯然要比簡單粗暴的斥責(zé)、打罵更值得肯定,。
“熊孩子”淘氣在所難免,,但當這種淘氣行為損害了他人的利益,損害了公共利益時,,父母的選擇就無比關(guān)鍵,。如果父母總是袒護自己的孩子,為孩子闖禍無原則地維護,,那么,,孩子就無法從中得到教訓(xùn),類似的事情還會再次發(fā)生,。而新聞中這個孩子的父母,,其做法卻具有借鑒意義,他們“教科書式”的彌補,,既讓因為孩子闖禍而遭受損失的鄰居得到了彌補,,同時也讓闖禍的孩子得到教訓(xùn)。
對孩子的教育是要講究科學(xué)與方法的,,這對父母的做法,,無疑值得天下所有為人父母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