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陽之魚也,胠于沙而思水,則無逮矣,;掛于患而思謹,則無益矣,。同學們,‘浮陽之魚’的故事出自《荀子·榮辱》,,荀子是戰(zhàn)國時代生活在棗莊地區(qū)的一位思想家……”新學年到來之際,,山亭區(qū)馮卯鎮(zhèn)朱山雅集書屋濟濟一堂,,一雙雙好學求知的眼睛正注視講臺,聆聽著一堂特殊的國學課,。
講課的老師叫沈旺,,來自山東社會科學院國際儒學研究與交流中心,目前是省派山亭區(qū)馮卯鎮(zhèn)鄉(xiāng)村振興服務隊的一名隊員,。新學期伊始,,他特地為當地的孩子們精心準備了“開學第一課”——勸學,以此激發(fā)大家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課堂上,,沈旺引用“浮陽之魚”的典故,為同學們講述了要居安思危和勤于學習的道理,,朗讀了《荀子·勸學》的章節(jié)內容,,介紹了荀子的生平、事跡,、思想及其影響,。繪聲繪色的講解,豐富形象的比喻,,生動活潑的互動,,令同學們時而捧腹大笑,時而專注思考,,時而報以掌聲,。
沈旺表示,荀子的《勸學》是一部千古名篇,,作者首先開篇點題——“學不可以已”,,繼而通過生活中的日常體驗和生動有趣的類比,對學習的意義,、作用,、態(tài)度,、方法等,,有條理、有層次地加以闡述,?!扒嗳≈谒{,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文中的名句精警簡約,、富于哲理,,通過形象的比喻來闡明了深刻的道理,千百年來久誦不衰,。
一上午的時間很快過去,,孩子們意猶未盡,紛紛表示沈老師的課生動精彩,,大家既學到了知識,,受到了啟發(fā),也充分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自派駐工作開展以來,,沈旺已多次為馮卯鎮(zhèn)的村民和中小學生講授古代文學典籍名篇。沈旺說,,文化振興是鄉(xiāng)村振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他和服務隊的同事還將策劃更多的選題,開展豐富的國學經典學習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用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開拓發(fā)展新思路,,為鄉(xiāng)村文化振興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