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身前有精彩的世界,是一腔孤勇的戰(zhàn)士,;也愿你背后有父母的牽掛,,是永遠無須長大的孩童。
- 1 -
每一個遠嫁的女兒,,都是父母丟失的孩子,。
朋友小語大學(xué)剛畢業(yè)時談了一個外地的男朋友,家里人極力反對,,她一氣之下,,便跟男生走了,再也沒有回家,。
但她過得并不好,,因為很快男生便甩了她,。礙于面子,,小語一直不敢跟家里說,便回到大學(xué)所在的城市,,找了份工作,。
有一年她生病,需要做手術(shù),,躺在病床上,,忽然哭了,說:“我想我媽了...…”
我也哭了,,拿起手機給她,,讓她給媽媽打電話,她躊躇很久不知道說什么,,電話通了,,就一直哭。
我告訴了他媽媽醫(yī)院的地址,,不到半天,,便出現(xiàn)了。
小語想多了,,爸媽一句話都沒有怪她,。父親一聲不吭地忙前忙后,,眼睛里盡是焦灼,母親偎在床前噓寒問暖,,一直握著她的手說:“你怎么那么瘦,。”
我看著這一幕,眼淚又出來了,,當即給我媽打了電話,,說:“這周末我回家。”
說到底,,父母跟子女之間,,哪里會有什么真正的仇恨呢?那些所謂的仇恨,,不過是不好開口的自尊,,那些無以言表的愛,即使不在嘴里,,也在心里,。
小時候我們以為,父母鞭策我們,,是希望我們能有很大的成就,,可以光宗耀祖,分外光榮,。但長大以后卻發(fā)現(xiàn),,我們哪怕只是把自己照顧好,對他們來說,,就已是最大的回報,。

- 2 -
記憶中的自己從來不曾對父母說過一句肉麻的“我愛你”,沒有在逢年過節(jié)時送過禮物,,沒有明確表示過想念和關(guān)懷,。
而父母對于我們也一樣如此,電話里永遠都是那幾句:吃好了嗎,?穿暖了嗎,?工作別太累啊,早點睡吧......
如果說是我們是一群拼命往上飛的小鳥,,那關(guān)心我們飛得高不高的一定不是父母,,因為他們在意的,只是我們累不累,。
有一次開會,,我媽在微信上發(fā)了一個視頻給我,我順手掛斷了,,然后她又發(fā)了一個,,掛斷,,又發(fā)……
循環(huán)反復(fù)了好多次,我不耐煩地回復(fù)她幾個字“我在開會,,別發(fā)了...…”
過了很久,,她說:“沒事,點錯了,。”
我掃了一眼,,沒有再回復(fù)她。臨近下班時,,我下意識拿起手機翻朋友圈,,赫然看到我媽點的一大堆贊,如果不是這些贊我甚至完全將她拋在了腦后,。
那些贊,,甚至可以追溯到兩年前的朋友圈。再也忍不住,,眼睛當場就濕了,。有多少說不出口的關(guān)懷,最終都變成了朋友圈里看似不經(jīng)意地點贊,?
強忍住淚濕的雙眼,,撥通了我媽的電話。然后假裝輕快地說:“媽,,你在干嗎,,這會兒不忙了?是不是想我了,,我當時在開會...…”
明顯感覺到她的局促,,說話吞吞吐吐,,就像一個犯了錯的孩子,。
她說:“沒事啊,我當時只是想試一試家里的網(wǎng)絡(luò),,不小心點錯了,,沒有耽誤你上班吧,別怪我啊,。”
我連忙說沒事,,她接著說,“你爸昨晚看你朋友圈,,說你凌晨12點還沒睡,,我們都很擔(dān)心,就想跟你說一聲,,工作不要太累,,把自己照顧好,,其他沒事了,先掛了哈,,你忙吧,。”
原來她煞費苦心地找我,只是為了告訴我,,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原來在她眼里,我有多大的成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過得好不好,。

- 3 -
記得初中思想政治的課本里,有這樣一則插畫:
三位母親從菜市場買菜回來,,一邊走一邊聊天,,一位母親說:“我兒子在國外工作呢,可厲害了,,還找一位洋媳婦,。”
另一位說:“我兒子也挺厲害,他是大學(xué)教授,,很多人都特別喜歡他,。”
最后一位母親笑了笑,慢慢地說:“我的兒子很普通,,他在銀行上班,,每周都可以回來陪我。”
其他兩位都沉默了,,眼睛里滿是艷羨,。
你看,其實最讓父母安心的不是我們飛多高,,走多遠,,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陪伴,才最有幸福感,。
我們可以勇敢地往前闖,,不管前路多少艱險。但同時也要懂得回首張望,,看看孤燈下為我們守望的親人,,有著多么溫暖的目光。
一定要多回家看看,,因為只有我們在身邊,,他們才能確認我們的安全。我們也只有把自己照顧好,對他們來說,,才是真正的福報,。
因為他們,才是我們背后那個沉默的掌燈人,。
愿你身前有精彩的世界,,是一腔孤勇的戰(zhàn)士;也愿你背后有父母的牽掛,,是永遠無須長大的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