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身邊朋友說:“不知道為什么,,每天好像也沒做很多事情,但下班回到家總覺得很累,。就連周末在家休息一天也很累?,F(xiàn)在醒來很少覺得自己‘煥然一新’,反而覺得全身緊張,、沉重,。”不止朋友有這樣的感受,后臺也有許多粉絲傾訴他們“每天都覺得身體和神經(jīng)緊繃”。有些人為了讓自己不在緊張感中入睡,,甚至求助于鎮(zhèn)定類的藥物,。
為什么會這樣呢?美國精神病學家Edmund Jacobson認為,,之所以人們會持續(xù)緊張疲倦,,是因為我們并沒有學會放松。放松并不是躺在床上不動,、或是出門度假那么簡單,。
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聊:為什么我們會那么累,放松的幾大誤區(qū),,以及如何正確地放松,。
為什么你總是處于緊繃狀態(tài)?
現(xiàn)在,,閉上眼感受一下,,你的身體部位是不是感到僵硬、緊張,?比如脖子和胸口發(fā)緊,、頭疼等等;同時,,你可能感覺情緒很煩躁,、緊張,或者即使手頭沒有事情要做,,卻還是隨時準備解決新任務,,或是提防新的問題出現(xiàn)?如果你符合上述的描述,,說明你正處于緊繃的狀態(tài)下,。那么,為什么我們會感到緊繃呢,?
1. 緊繃感的出現(xiàn),,源于我們過度消耗了能量
Jacobson(1976)教授指出,,人會緊繃是因為能量消耗過度,。他把人們對能量的使用比作開店經(jīng)營,,一家店的金錢是有限的。如果成本太高,,就會進入財政緊張,,緊繃感就意味著我們的能量陷入了“財政緊張”,。但是,現(xiàn)代人明明每天不會進行大量運動,,為什么還是會消耗能量呢,?Jacobson教授解釋說:即使表面上沒有大幅度運動,,人體內(nèi)依然存在許多張力,會持續(xù)不斷地消耗能量,。
在我們察覺不到的時候,我們的肌肉也不斷地在使用能量,。人有兩部分肌肉,,隨意肌和不隨意肌肉,。隨意肌指的是能隨著我們意志運動的肌肉,比如你的手臂可以根據(jù)你的想法,,去抬起箱子,;而后者則是不隨我們意志控制的肌肉,,比如不論你是不是愿意,你的心臟肌肉總是在運動,;情緒緊張時,,你的消化系統(tǒng)肌肉的蠕動會降低等等。
我們?nèi)菀滓庾R到隨意肌的變化,,卻很少覺察到不隨意肌的運動,,而后者在持續(xù)地累積著張力,。比如當你興奮地投入工作時,,心臟的不隨意肌會發(fā)生改變以加快心跳,,幫助你保持在興奮狀態(tài),以解決工作中的挑戰(zhàn),;而且,,情緒的變化也會影響不隨意肌,,比如,,當你焦慮時,,不隨意肌的形狀與運動都會相應變化,使得身體進入“戰(zhàn)或逃”狀態(tài),,好像整個人都繃直了,。這些變化都會消耗能量,。所以,,有時盡管你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一天下來也會覺得精疲力盡,,因為你沒有察覺到:自己的情緒與面對的任務一直催促著體內(nèi)的肌肉去耗能,。
2. 為什么人會長期緊繃,?
人們會因為外界刺激和情緒變化進入緊繃狀態(tài),。但不是所有人都會長期緊繃,,有些人的緊繃只會持續(xù)一會兒、或是一兩天,,而有些人的緊繃感卻長期存在,。那么,哪些因素造成了人們長期緊繃呢,?(O'Brien & Roney, 2017)
首先,所在公司的企業(yè)文化鼓勵人們透支能量,。許多企業(yè)的公司文化鼓勵人們成為工作狂,去壓榨自己的能量,,錯誤地認為持續(xù)緊張就意味著高產(chǎn)出,,而休息就是懈怠。受到企業(yè)文化影響,,許多人認為只有通過不斷地工作,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或是不在競爭中輸給同伴。于是人們習慣于超額透支能量,,唯恐自己一旦松懈下來,,就會被淘汰。
其次,,糟糕的時間管理也會讓人陷入持續(xù)緊繃,。例如,,有習慣性拖延的人們在完成任務之前,,會長時間陷入“沒有完成任務”焦慮中,,在此期間,即使拖延者沒有在工作,,Ta也在情緒的影響下處于無法放松的狀態(tài),;而等工作終于完成后,由于拖延浪費了原本可以用來休息的時間,,拖延者也無法得到充足的放松,,最終形成長期緊繃感。
而那些總想著“事情做完我再休息”的人們也容易長期緊繃,。他們總想著要等事情完成,,才能放心投入地放松,。然而事情總是一件接一件的出現(xiàn),,他們很少有放松的時候,。而且,,實際上,研究發(fā)現(xiàn),,在工作到一半時去放松,,和工作結束后去放松,產(chǎn)生的欣悅感是相似的,。工作結束才去休息,,并不會比中間就去放松更讓人感到享受。所以,,不要拖到工作做完才去放松,,有時間休息就應該抓緊機會休息。
最后,,高敏感人士容易持續(xù)緊繃,。高敏感人士對他人的情緒和外界刺激(例如聲音氣味等等)容易過度反應。比如聲音的突然變化會讓高敏感人士進入應激狀態(tài),、感到驚懼,,而在普通人身上,,可能只是稍微吸引他們的注意而已。呆在同一種環(huán)境里,,普通人會感到很舒緩,、放松,但對高敏感人士而言,,卻像是待在一個需要隨時準備戰(zhàn)斗的危險地帶,。長此以往,比起普通人,,高敏感人士總是消耗更多能量,,也就容易持續(xù)地感到緊繃(Aron, 1996)。
不過,,長期緊繃到底有什么壞處,?為什么人們要拒絕緊繃,更多地放松,?
3. 長期緊繃的壞處與放松的好處
長期緊繃除了會導致生理疾病,,比如高血壓、心臟病之外,,也會誘發(fā)心理疾病,,例如焦慮癥等等。而且,,長期緊繃會造成“緊繃的惡性循環(huán)”,,使得你越來越容易緊張。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能量上限,,一旦超出了上限(能量消耗過度)就會緊繃,而長期緊繃的狀態(tài)會損傷你的身體和精神,,最終降低你了的能量上限,,就像一塊金屬反復掰揉后容易拗斷一樣。能量上限降低后,,你會比過去更容易感到緊繃,,緊繃狀態(tài)更容易持續(xù)。
而打破惡性循環(huán)的關鍵,,不是在經(jīng)過長期緊繃后度假,,因為在這時,長期緊繃很有可能已經(jīng)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人們需要做的是,,當自己陷入緊繃狀態(tài)時,就要及時地放松。(Jacobson, 1976)
有些人誤以為“放松就是在浪費時間”,,他們由于不了解放松的好處而不重視放松,。實際上,放松對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有許多幫助,。研究人類表現(xiàn)的作者Brad Stulberg提出了一個公式:“緊繃+放松=成長”,。他認為,如果缺乏放松,,人們就更難以自我提升(Stulberg& Magness, 2017)。
那么,,什么又是放松的狀態(tài),?
現(xiàn)在,我們了解到放松的好處了,。但到底怎樣的狀態(tài)是“放松的狀態(tài)”呢,?
簡單地說,所謂放松,,是“既不激動也沒有不安的狀態(tài)”,。放松狀態(tài)下,人們處于低緊張水平,,沒有憤怒,、恐懼和焦慮造成的喚起(arousal);與此相反,,人們往往有種平靜的欣悅感(Jacobson, 1976),。
研究焦慮的心理學家Edmund Bourne教授列出了具體的放松標志,如果你有類似的感受或者現(xiàn)象,,那說明你可能處于放松狀態(tài)(Bourne, 2011):
-
心率減緩
-
呼吸減緩
-
血壓降低
-
骨骼肌緊張減少
-
新陳代謝降低
-
分析性思考降低
在談談怎么真正地放松前,,我們先為大家澄清幾個關于放松的誤區(qū)。錯誤的放松方式無法緩解你的緊繃狀態(tài),,反而讓你持續(xù)處于緊繃中(Jacobson, 1976; Stulberg&Magness, 2017):
誤區(qū)1:以為娛樂(entertainment)就等于放松
澄清:娛樂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但娛樂未必讓你放松,它依然在消耗你的能量,。比如當你看電影或是刷社交網(wǎng)絡時,,你仍然興奮地等待抓取信息,或是不斷對信息進行分析,。所以,,有些人在娛樂結束后,反而感到更疲倦,,甚至頭疼,。
誤區(qū)2:以為運動就等于放松
澄清:如今人們越來越提倡要運動。適當運動確實能增強體質、緩解僵坐帶來的肌肉酸痛,。但過強的運動反而會進一步消耗能量,。舉個例子,下班散步可以讓你在舒適中放空大腦,,但無氧快跑趕車則讓人精疲力盡,。而每個人適宜的運動量是不同的,同樣是慢跑,,健康人會感到放松,,但是體質較差的人會感到耗竭。運動專家Steve Magness建議:不要一味地遵從書本,、網(wǎng)絡給出的運動建議,,人們要觀察自己運動時的狀態(tài),根據(jù)自己的感受,,靈活地選擇和調整自己的運動方式,。
誤區(qū)3:以為和他人聊天就等于放松
澄清:有些人累了后會去找他人聊聊天,想借此休息,。但不是所有的聊天都能讓你放松,。特別對于社交焦慮者而言,與人交流意味著要承擔社交可能帶來的風險,,他們?nèi)菀自诹奶爝^程中懷疑自己是不是說錯話,、有沒有給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于是更加疲倦,。
既然娛樂,、運動和聊天都未必能讓人放松,我們又該怎么辦呢,?接下來,,我們?yōu)榇蠹医榻B一下怎樣真正地獲得放松。
怎樣才能在緊繃的生活中獲得真正放松,?
在上文中提到,,長時間緊繃后給自己放長假,也很難恢復緊繃帶來的損傷,。如果想避免長期緊繃帶來的傷害,,正確的做法是在緊繃早期就開始放松。今天我們在文中教大家的,,就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見縫插針地放松。
1. 放松的核心是日常良好的能量管理
Jacobson(1976)教授建議人們像管理預算一樣管理自己的能量,,注意“節(jié)流”,,避免能量的過度使用,。我們可以規(guī)劃自己的放松,時間比如列一個“活動-能量”單,,寫下對我們而言,,哪些活動會消耗大量能量,而那些活動耗能較少,。選擇那些能給你帶來快樂,、且耗能較少的活動,可能是看小說啊,、發(fā)呆啊等等,。在做日常工作規(guī)劃時,也要將這些小能量活動放到日程計劃里,。
此外,,要好好利用周末來放松。盡量不要在周末加班,。這要求人們平時要做好時間管理,避免拖延,,把工作日應該完成的事情放到周末去做,。
2. 工作間隙的小睡(nap)
研究建議人們可以在工作期間進行15~30分鐘的小睡,可以有效地提升記憶力,,并且能清空大腦,、為之后接觸新的信息作準備。但小睡時間不宜過長,,如果超過30分鐘,,人們負責決策的腦區(qū)活動會開始減弱,等醒來后,,人們需要更多時間讓它恢復到工作時期應有的興奮水平,。
3. 買個自然風景的海報/相冊放在手邊
研究表明,自然環(huán)境能幫助人們舒緩他們的壓力,,脫離緊張狀態(tài),。而且,我們不必專門去公園工作,,只要能看見有自然景色的圖片就行,。建議可以買國家地理的雜志,感覺脖子僵硬,、身體發(fā)緊時可以翻著看看,,或者在工位旁貼一個有自然風光的海報等等。
4. 社交放松(social recovery)
先前提到,,不是所有的社交都能讓人放松,。你需要選擇你社交的對象。建議放松時,找自己最信任,、熟悉的朋友們,,和他們聚在一起。有時你們不必一直聊天,,即使呆在一個空間里也會有放松和安撫的效果,。如果你們想要聊天,注意不要談論工作等會讓你緊張的內(nèi)容(所以說下班后和同事去喝酒聊工作并不是一種放松),。
5. 快速漸進性肌肉放松法
Jacobson教授認為人長期緊繃是由于人的肌肉長期處于不放松的狀態(tài),,為此,他創(chuàng)造了“漸進性肌肉放松法”,,來徹底地放松肌肉群,。和小睡一樣,整個活動大約持續(xù)15分鐘,,適合人們在工作間隙完成(AnxietyBC, 2017),。
在開始之前,找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坐下,,然后閉上眼睛,,讓你的身體放松。你可以斜靠在扶手椅上,,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將鞋脫下。在活動開始前,,先進行幾次深呼吸,,讓自己盡量松弛下來。
活動第一步是“緊張”,。找到一個特定的肌肉群,,讓它們緊繃起來。首先,,將注意力集中在目標肌肉群上,,例如你的左手。接下來慢慢地深呼吸,,盡可能用力地擠壓肌肉,、持續(xù)5秒。需要能真正地感受到肌肉的緊張,,甚至感到肌肉因為緊張而微微顫抖(但注意不要造成太大的痛苦),。擠壓過程中可能會牽拉到附近的肌肉群,比如當你握緊左手時,,你會不自覺地繃緊肩膀,,但練習的目的就是要隔離不同的肌肉群,,最終做到能在緊繃某一個肌肉群時,不影響其他的肌肉群,。
緊張5秒結束后,,進入第二步:迅速放松緊張的肌肉。緊張5秒之后,,迅速松懈下來,,并同時緩慢地呼氣。你應該能感到那部分肌肉變得松弛無力,。同時試著去感受現(xiàn)在的松弛,、與方才緊張之間的區(qū)別。習慣之后,,這個活動不單能幫你放松肌肉,,也能幫你提高日常覺察,迅速地辨識出自己是不是處于緊張狀態(tài),。
保持這種放松狀態(tài)大約15秒,,然后轉到下一個肌肉群。重復“緊張-松弛”的循環(huán),。等完成所有肌肉群后,,花一段時間感受深層次的放松。在這個練習過程中,,你會動用到全身各個肌肉群,為了方便記憶,,你可以從腳開始,,一點點向頭頂移動。肌肉群的分布見下圖,。
肌肉群和它們的運動方式
通過今天的文章,,我們想和大家強調:要想獲得質量良好的放松,需要在平時就認真地做好能量管理,。越是因為疲倦而懈怠,,越有可能導致緊繃的持續(xù)。而當放松成為你的日常慣例后,,你就不用費神去規(guī)劃放松,。希望看完今天的文章后,大家能及時地用這些小技巧,,避免過度緊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