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3日上午,,在山城街道善崮村委會門前,,一場善行善治誠信積分獎勵兌現(xiàn)活動吸引了眾多村民前來“圍觀”,102名志愿者用自己辛勤付出所積攢的服務積分,,現(xiàn)場兌換了洗衣液,、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進一步激發(fā)了村民們志愿服務的熱情。這正是山亭區(qū)打造“善行善治·文明實踐”鄉(xiāng)村治理新模式的一個生動縮影,。

去年以來,,山亭區(qū)為發(fā)揮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制度化、規(guī)范化優(yōu)勢,,助力信用體系建設,,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堅持試點先行,、穩(wěn)步推開,,以山城街道善崮村為試點,在全市率先實施“善行善治·文明實踐”鄉(xiāng)村治理新模式,,探索建立“雙+”五項機制,,有效提升了鄉(xiāng)村治理效能。建立“志愿+誠信”機制,,精準對接,。按照“信息采集—村級議事會認定—集中公示—確認信用等級”的程序,為長期居住的居民全部建立個人文明信用檔案,,包括個人信息,、履行村規(guī)民約、相關獎懲記錄及其他必要內容等,,由基本分,、加分、減分構成,,信用等級分為A,、 B、C三個級別,。推行動態(tài)管理,,每月根據(jù)居民日常文明行為及參與志愿服務的表現(xiàn),在基礎分上給予相應的信用加,、減分,,并作為加入村級志愿服務隊,、享受志愿信用積分卡、參加各類典型推樹評選活動及其他事宜的評定標準,,積極構建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讓文明信用成為廣大居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自“善行善治·文明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善崮村已報名登記志愿者120人,,成立8個固定活動志愿者隊伍,明確了1個隊長和2名隊員,,經村“兩委”會商議確定了固定活動分值,。

建立“積分+激勵”機制,激發(fā)動力,。根據(jù)居民文明信用等級,,為每位參與志愿服務的居民發(fā)放一張積分卡,凡是參加志愿服務的居民都可以在積分卡上記上相應的分值,,以累計積分的形式把志愿者參與服務情況的信用積分體現(xiàn)出來,。根據(jù)服務內容、服務時長和服務質量賦予相應的志愿信用積分,,換取數(shù)額不等的信用抵扣券,,在志愿信用超市兌換或抵用所需生活用品或其他福利。結合精準扶貧暖冬行動,,去年12月16日開始,,善崮村開展了廣場舞培訓、“新農村新生活”培訓,、家居生活培訓,、婦女法律維權、健康知識講座等志愿服務活動,,并開展“親情陪伴”活動,,給希望小屋小主人輔導功課,協(xié)助整理家務,。志愿者,、全村居民積極踴躍參加,通過每項活動,,每名志愿者記錄了相應的信用積分,。

建立“示范+帶動”機制,典型輻射,。堅持黨員先行,、黨員示范、黨員帶動的原則,,倡導文明單位先行,,發(fā)動和鼓勵領導干部,、黨員團員率先行動。整合區(qū)內外黨員干部,、社科理論人才,、退休職工、“五老”志愿者,、道德模范、群團組織等志愿者成立志愿服務隊108支,,通過采用山東琴書,、山東小鼓、蓮花落等群眾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基層理論宣講、文藝演出,、志愿服務3000 余次,。堅持試點先行、穩(wěn)步推開,,在善崮村試點成熟的基礎上,,各鎮(zhèn)街優(yōu)選1-3個試點村穩(wěn)步打造,逐步覆蓋全區(qū),。由區(qū),、鎮(zhèn)街、村居聯(lián)合統(tǒng)籌資金,,設立文明實踐志愿信用基金,,用于補貼、平衡和保障志愿信用超市積分兌換物資的穩(wěn)定長效供給,。建立“菜單+搶單”機制,,聯(lián)動服務。聚焦群眾需求,,創(chuàng)新接地氣,、具活力、有溫度的服務方式,,采取“群眾點單,、志愿服務隊上門服務”的志愿服務項目,群眾困難點單,,志愿者服務搶單,,讓求助變得便捷高效。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0個鎮(zhèn)級所,、275個村級站和社會公益組織,、志愿者團隊均入駐平臺,打通了志愿者,、公益組織與政府的連接,。目前,“山亭融媒”文明實踐團隊總數(shù)已達230個,,活動服務總時長達10891小時,。
建立“兌換+典禮”機制,培育新風,。按照“面積適宜,、方便群眾、便于管理”的原則,,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區(qū)域合理選址,選擇熱愛公益事業(yè),、有經營能力,、有閑置面積的便利店,通過共建共管的形式開設志愿信用超市,。每年舉辦一次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信用評定典禮,,對各戶累計的志愿信用積分總數(shù)開展評定表彰,倡導人人參與,、人人支持“善行善治”·文明實踐鄉(xiāng)村治理模式的良好社會風尚,。兌換到獎勵物品的志愿者許文富高興地說到,“能夠參加志愿服務不僅光榮,,而且還能得到實惠,,希望大家都能積極參與。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人人付出一點點,我們村就能迎來美好的明天,?!?/s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