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海1949年7月生于嶧城區(qū)天柱山村,,勤勤懇懇在天柱山村干了一輩子,。1969年他從棗莊一中畢業(yè),,第二年就在天柱山村干起了會計,,這一干就到了退休,,1986年他入了黨,,說起與共和國同歲,,他一臉自豪,,今年的國慶節(jié),,他在電視機前看著閱兵式為祖國慶祝,內(nèi)心十分激動,,“真想去天安門?。 ?/p>
朱玉海笑稱自己沒什么愛好,,平時就愛種種地,。朱玉海的家里,黃澄澄的玉米鋪滿了近大半個院子,,這都是他今年自己種的糧食,。
說起現(xiàn)在的糧食產(chǎn)量,朱玉海說現(xiàn)在小麥畝產(chǎn)千斤,,和以前畝產(chǎn)百十斤相比,,真是天壤之別?!耙郧鞍?,糧食都不夠吃的,現(xiàn)在除了自己吃的,,還能撇一些出來賣,。”
朱玉海家的院子的角落里擺放著與農(nóng)活相關(guān)的農(nóng)具,,一件“老物件”不由得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在小院的一角,有一個壓水井,,朱玉海說,,在那個要用泥罐子打水吃的年代,村里家家戶戶都要去莊上唯一的大口井打水吃,后來到了80年代,,每家每戶都打了個壓水井,,吃水就在自己家解決了?!?993年后我們就吃上了自來水,,再后來由吳林街道統(tǒng)一管理。這個壓水井可是個老見證,!”朱玉海笑道,。
當記者問到是之前壓水井的水好喝,還是如今街道上供的自來水好喝時,,朱玉海笑道,,“肯定是自來水好吃嘛,壓水井打得都是地表水,,沒經(jīng)過消毒的,,自來水抽的可是地下深層的水,干凈,,水質(zhì)好,。
壓水井旁邊的是一個土灶臺,這也是朱玉海的記憶,,在沒有液化氣灶臺前,,一大家人都是用這個土灶臺吃飯,“要緊要忙的時候,,還是得液化氣,,方便衛(wèi)生?!?/p>
朱玉海是看著天柱山村一天天發(fā)生變化的,,他指著門前的路告訴記者,過去村里的路都是土路,,路也不正,,歪歪斜斜,一到下雨天就成泥湯路,,車一過,,容易陷進去,沒法走,?!艾F(xiàn)在的路都該墊的墊,修成了水泥路,,而且是戶戶通,,一直到家門口,這多好,?!?/p>
古稀之年的朱玉海如今也是笑著,“希望有一天,,能去天安門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