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冷暖,聽民聲,,謀發(fā)展,,看變化,。 從曾經(jīng)“瘠苦甲于天下”的甘肅定西,到千里冰封的內(nèi)蒙古大草原,;從革命老區(qū)延安,,到紅色圣地井岡山;從霜天寥廓的張北草原,,到山路崎嶇的大涼山……每逢新春佳節(jié),,習近平總書記都會深入基層走到群眾中間。 春節(jié)將至,,那些總書記牽掛的鄉(xiāng)親們,日子過得怎么樣,?總書記關心的問題解決了嗎,?近日,,新華社記者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春節(jié)足跡”,重訪他看望慰問過的基層群眾,。 甘肅定西元古堆村 旱塬有了“解渴水”“致富水” 輕轉(zhuǎn)水龍頭,,就可以喝上甘甜的自來水,定西市渭源縣田家河鄉(xiāng)元古堆村的老人馬崗,,終于在80多歲的年紀用上了自來水,。 甘肅定西,自古“瘠苦甲于天下”,。 作家賈平凹探訪干旱的定西時,,曾這樣描述:定西的農(nóng)民除了完成三件大事——給兒女結(jié)婚、蓋一院房子,、為老人送終,,還多了一件,就是打水窖,。 “以前挑水吃,,遇到雨雪天氣,常常摔跤,,不記得摔過多少次,。”為了水,村民吃盡了苦頭,,馬崗甚至落下腰疼的毛病,。 民生為上、治水為要,。 2013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提出“尊重科學,、審慎決策,、精心施工,把這項惠及甘肅幾百萬人民群眾的圓夢工程,、民生工程切實搞好,,讓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凈甘甜的洮河水”。 “總書記的到來提振了大家的士氣,,激勵大家齊心協(xié)力,,加緊攻克技術難關。”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工程時的情景,,甘肅省引洮工程建設管理局局長張?zhí)旄锔锌f千,。 2014年,甘肅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跨流域調(diào)水工程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汩汩清冽的洮河水流進旱塬山鄉(xiāng),,激活了貧瘠隴中的希望之源,。 2015年,總投資73.06億元的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正式開工,,建成后,,將有268萬余人從中受益,29萬余畝旱地變良田,。 沒有水,,注定貧瘠;有了水,,一切都活泛了,。 引洮供水工程不但解決了城鄉(xiāng)用水需求,而且促進了農(nóng)業(yè)種植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為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按下“快進鍵”,。 新的一年,帶著總書記的囑托和群眾的期盼,,建設者們?yōu)榱?ldquo;解渴水”和“致富水”仍在繼續(xù)努力,,“甘霖潤旱塬”的夢想加速照進現(xiàn)實。 內(nèi)蒙古阿爾山 棚戶區(qū)改造實現(xiàn)“安居”夢 玻璃擦得透亮,,窗簾換洗一新,,年貨堆滿廚房……冬日暖陽下,幾株三角梅,、長壽花爭芳斗艷,。 內(nèi)蒙古興安盟阿爾山市伊爾施鎮(zhèn)居民郭永財正和老伴馮秀華興致勃勃地掃房除塵,為即將到來的新春佳節(jié)做準備,。 2014年,,習近平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來到地處邊陲的阿爾山市,,并到困難林業(yè)職工郭永財家中了解情況,。他叮囑要排出時間表,加快棚戶區(qū)改造,。 回憶總書記來家“做客”的情景,,郭永財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 “我還記得,總書記當時冒著嚴寒,、踏著積雪,,來到我家。察地窖,、摸火墻,、看年貨,、坐炕頭,他看到我們生活還比較困難,,說要讓我們早日住上新房……總書記對我們的關心真是無微不至,。”說到這兒,老人眼眶濕潤,、聲音哽咽。 馮秀華接過話茬:“總書記來后第二年,,我們就搬進了新房,。以前住平房,燒火,、撿柴,、倒灰,鼻子都熏得黑黑的,;如今住上樓房,,有了燃氣灶和熱水器,也不用再跑公共澡堂了,。” 2014年起,,阿爾山市累計投入資金40億元,完成棚戶區(qū)房屋征收上萬戶,,籌措回遷安置房2700套,,新建、改造道路和管網(wǎng)等基礎設施,,取暖難,、吃水難、行路難等昔日困擾棚戶區(qū)居民的“老大難”問題一一得到根治,。 陜西延安楊家?guī)X 用教育“托起明天的太陽” “托起明天的太陽”—— 陜西延安楊家?guī)X福州希望小學教學樓上的7個紅色大字,,在陽光下熠熠奪目。 “這些年,,學校多次擴建,,教學樓由3層變成5層,新增了美術室,、音樂室,、舞蹈室等6間功能室。教室的水泥地面換成了地板磚,,多媒體投影儀換成了電子白板,,教師可在上面隨意寫字、畫圖,,隨時聯(lián)網(wǎng)調(diào)閱教學資料,。”校黨支部書記霍曉林說起學校的變化,倍感欣慰。 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春節(jié)前夕赴陜西調(diào)研考察時,,來到這所小學實地看望教職工,詳細了解教學情況,。 遵照總書記的囑托,,學校新建了灶房,通過財政補貼為在校學生提供營養(yǎng)午餐,;對于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學子,,學校聯(lián)系愛心企業(yè)捐資助學,為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提供助學金,。 每一名教師與貧困家庭子女,、單親家庭子女和留守兒童結(jié)對幫扶,不僅在學業(yè)上提供課下輔導,,還為幫扶學生購買學習用品,、課外讀物和衣服等。 如今,,楊家?guī)X福州希望小學已與北京朝陽區(qū)芳草地小學,、廣州花都區(qū)駿威小學、福州鼓樓第二中心小學,、南京長江路小學等建立了教育合作結(jié)對機制,,互派學生進行體驗式交流學習。 從福州交流歸來,,學生賈一敏立志長大后做一名人民教師,。“我要心懷世界,腳踏實地,,通過教書育人,,努力改變家鄉(xiāng)面貌,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 “南方的孩子們在延安得到了紅色精神的洗禮,,老區(qū)的孩子們也在交流中看到了更廣闊的人生舞臺。”霍曉林說,。 江西井岡山神山村 “小賬本”見證大變化 井岡春早,。 和煦的陽光穿過竹林,灑落在客家風貌的新房上,。家家戶戶,,大紅燈籠高高掛起,年味漸濃,。 張成德夫婦倆坐在新蓋的二層小樓里,,盤算起過去一年家里的收入,。 “農(nóng)家樂七八萬,賣土特產(chǎn)一兩萬,,民宿四五千,,合作社分紅3000多……加起來又有10多萬哩!”女主人彭夏英笑容滿面,,這個“小賬本”,,將她的思緒拉回到三年前。 2016年春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調(diào)研考察,。 那時候,神山村還是一個交通不便的小山村,,久困于窮,全村54戶中有13戶貧困戶,。 “我家就是貧困戶,,住的是土坯房??倳涀哌M來一間一間屋子看,,還坐下來和我們算收入支出賬,問家里種了什么,、養(yǎng)了什么……”彭夏英記憶猶新,。 “當時家里養(yǎng)點羊、種點黃桃,,一年收入才一兩萬元,,哪有什么算頭!但總書記一直握著我的手,,讓我們相信日子會越過越好,!”張成德說。 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總書記真摯熱情的話語,被村民們銘記在心,,讓他們既感到溫暖,,也深受鼓舞。 瞅準村里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的機會,,張成德夫婦倆開辦了全村第一家農(nóng)家樂,,生意紅火。去年,,他們又在自家新蓋的房子里添置了10個床位,,搞起特色民宿,。 人氣旺,荷包鼓,。2018年,,神山村共接待游客27萬人次,旅游收入上千萬元,。今后,,還將與八角樓、黃洋界,、紅軍練兵場等紅色景區(qū)串聯(lián)起來,,一起融入井岡山全域旅游新版圖。 “現(xiàn)在,,我們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吃上了‘旅游飯’,一心一意奔小康,!”張成德夫婦倆信心滿滿,,“賬越算越有味道!” 河北張北德勝村 “山藥蛋”成脫貧的“金蛋蛋” 臨近春節(jié),,張北縣小二臺鎮(zhèn)德勝村家家戶戶張燈結(jié)彩,。 村民徐海成家里一派溫馨忙碌,轉(zhuǎn)過年來,,他就要搬進二層樓的新居了,。 “兩年前的這個時候,總書記來看望我,,還在我家里進行了座談,。”徐海成回憶說,當時自己一家4口,,種植甜菜,、馬鈴薯、莜麥,,加上農(nóng)業(yè)支持保護補貼和務工收入,,一年有4萬多元,但除去妻子治病,、女兒上學和基本生活,,剩不下多少。 “馬鈴薯原種育種這一項有希望做大嗎,?”徐海成清楚記得,,座談會上,總書記詳細詢問了當?shù)亟?jīng)濟作物種植情況,,當?shù)弥芏啻迕裨诜N植馬鈴薯原種時,,他鼓勵大家要做大做強馬鈴薯產(chǎn)業(yè),。 “吃了一輩子的‘山藥蛋’,沒想到竟能成脫貧的‘金蛋蛋’,。”參加了座談會的德勝村黨支部書記葉潤兵說,,總書記給咱算了賬,今后村里面一定要把馬鈴薯產(chǎn)業(yè)做大做強,,讓這個“金蛋蛋”帶領更多群眾脫貧,。 美好愿景正在實干中逐一實現(xiàn)——德勝村建起了德勝馬鈴薯園區(qū),總投資1070萬元,,建起微型薯大棚280個,;注冊了“御富德勝”商標,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獲得國家綠色認證,,積極開拓線上市場和新興銷售渠道,“御富德勝”馬鈴薯已經(jīng)上線銷售…… 談起這些新變化,,葉潤兵興奮不已:“總書記在座談時看了德勝村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規(guī)劃圖,,期盼著村子大變樣。如今,,德勝村真的變樣了!” 村里已建成96套二層樓新民居,,今年即將入住,。德勝村計劃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讓村民收入越來越高,,幸福生活蒸蒸日上,。 四川涼山三河村 精準扶貧“瓦吉瓦”(好得很) 三河村,典型的彝族村落,。地處海拔2500米的山梁之上,。 村民吉好也求家里,墻壁正中掛著習近平總書記與他們一家人的合影,,擦拭得一塵不染,。 他永遠也忘不了一年前的那一幕——總書記沿著蜿蜒崎嶇的山間小路,深一腳淺一腳地來到他家,,經(jīng)過低矮的院門,,走進屋里。 那時,,院墻和房屋都用泥土壘成,,一道道裂縫讓人揪心。才鋪好的一條石板路,,是村里唯一結(jié)實的設施,。 “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總書記的話語讓吉好也求眼眶一熱,。“我最大心愿就是早日摘掉貧困戶這頂帽子,。總書記為我鼓足了信心,。” 時隔一年,,重返三河村。湛藍的天空下,,嶄新的村莊靜靜等待著新的主人,。 再過10天,吉好也求一家將與鄉(xiāng)親們搬進100多平方米的新居,。這一天,,他盼望已久。 1月23日,,陽光灑滿大涼山,。在“總書記來到我們村”宣講活動現(xiàn)場,吉好也求站在臺上激動地宣布:“向總書記報告:我們家跨過脫貧線了,!” “總書記來的時候深一腳淺一腳,,以后再也不用走那樣的路了!” 不遠處,,一條通往安置點的硬化路正在改造中,,預計今年就能竣工。 2018年,,涼山州共計完成投資13億元用于交通建設,,建成農(nóng)村公路3234公里,新增21個鄉(xiāng)鎮(zhèn)通油路,、370個建制村通硬化路,。根據(jù)規(guī)劃,今年將實現(xiàn)鄉(xiāng)鄉(xiāng)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具備條件的鄉(xiāng)鎮(zhèn)和村通客運班車的目標。 “精準扶貧‘瓦吉瓦’(好得很),!”村民們嘴邊常常掛著的這句話,,表達了大涼山兒女們的感恩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