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市博物館社教老師指導(dǎo)市實驗學校學生修復(fù)“文物”模型,。
“中國大運河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位于棗莊的大運河中河臺兒莊段是整個京杭大運河中唯一完全東西走向的主航道,由于古街保存完好,,而且生活氣息濃郁,,被稱為‘活著的運河’”。11月2日下午,,市實驗學校100多名小學生正興致勃勃地觀看著講堂上的館藏影像資料,,聆聽市博物館研究館員尹秀嬌講述京杭大運河的“前世今生”。
11月1日至2日,,市博物館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少年兒童近距離認識歷史、感受歷史,,積極盤活館藏史料文物資源,,組織開展了“課桌上的博物館”進校園活動。博物館社教老師們分別走進市實驗學校和薛城區(qū)礦建路小學,,通過主題講座,、瓦當手工,、文物“修復(fù)”等方式,,深入淺出地講解歷史文物知識,打造博物館資源與學科教學相融合的沉浸式學習模式,。
“先把宣紙放在瓦當上,,用水噴濕,,通過鬢刷輕輕拍打,使瓦當紋飾印在宣紙上,接著用拓包蘸取墨水少量多次地拓均勻,,最后等待晾干?!毖Τ菂^(qū)礦建路小學四年級7班教室內(nèi),,學生們正沉浸式地體驗非遺傳統(tǒng)拓印的匠心技藝,一個個搖身變成了傳承歷史的匠人,,親手體驗上紙,、潤濕、刷紙,、撲打上墨,、揭紙等一道道工序,,感受中國古代建筑的獨特魅力?!霸谡障嗉夹g(shù)發(fā)明之前,,拓片是最能準確、傳神,、完整地記錄與傳達我們民族文化的方式,。”一名同學向記者講述剛剛學習的瓦當拓印歷史,。
“課桌上的博物館”進校園活動,,形式新穎獨特,內(nèi)容豐富精彩,,不僅拉近了博物館與學生們的距離,,還激發(fā)了少年兒童對家鄉(xiāng)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學生們紛紛表示要好好學習歷史文化,,爭做小小文物保護宣傳者,。
據(jù)了解,今年以來,,市博物館已開展社教活動80余次,,充分發(fā)揮了博物館“第二課堂”作用。下一步該館將以歷史,、文物為載體,,繼續(xù)盤活利用館藏資源,結(jié)合地域文化和教學需求,,豐富創(chuàng)新社教活動的形式和內(nèi)容,,不斷推進博物館資源和學校教育深度銜接融合,增強青少年文化自信,,助力打造棗莊文化名片,。(記者 李魯 孔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