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愛為折翼天使賦能翱翔
丁平,棗莊市特殊教育學校一級教師,,1974年8月出生,,1996年7月參加工作,,教齡27年。先后獲得山東省第11屆殘運動會優(yōu)秀教練員,;棗莊市扶殘,、助殘先進個人;三次獲得市級優(yōu)質(zhì)課一等獎,;市級學籍管理工作先進個人,;棗莊市市直教育系統(tǒng)學雷鋒標兵等榮譽稱號。主持棗莊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特殊教育現(xiàn)代化》并結(jié)題,,在《中外教育研究》,、《中小學教育》上先后發(fā)表多篇論文。
從來沒有聽見過媽媽唱的歌,,從來沒有看見過太陽的顏色,,圍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心是這樣火熱,世界在我們面前重新開闊,,自強不息開創(chuàng)美好的生活,,自強不息報效偉大的祖國。每次聽到學生們唱這首歌,,她的眼眶都會濕潤,,這是一群別樣的學生,他們的人生和世界都不完美,,有的身體失去平衡,,有的從出生就聽不到鳥兒的歌唱,有的從來就不知道天空的顏色….但是他們純凈的歌聲卻蕩滌著她的心靈,,她知道,,這是他們期盼得到幫助的呼喊,這是他們對美好生命的渴望,,這是他們沖破殘障牢籠重獲心靈自由的夢想,。面對他們,她時刻在想:我內(nèi)心必須要裝滿足夠的愛,,把這些愛化成堅持,、化成力量,在經(jīng)年累月里用汗水和辛苦為他們換來翅膀,,在愛的天空飛翔,,去創(chuàng)造屬于這群學生們的奇跡!
她是一名在特殊教育戰(zhàn)線上工作了27個年頭的教師,,棗莊市特殊教育學校 丁平,。人生的長河中,,27年的時光是她全部的青春年華。在這將近一萬個日日夜夜里,,她一直做著平凡而普通的小事情,,從最初嘗試著接觸這些被上天遺忘的各類殘障學生們,到學著給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到陪伴著他們摘金奪銀登上省運會的領(lǐng)獎臺,,她也和殘障學生們一塊成長,從陌生到了解,、熟悉,,從畏懼到發(fā)自內(nèi)心的接受,再到朝夕相處中品味那些最美的笑顏,,她愛上了特教這份職業(yè),也從心底喜歡這些純真善良又弱小的學生們,。
送教上門,,為重度殘障學生送去愛的陽光
送教上門是鑒于殘障學生自身的殘障程度較重無法到校讀書而采取的教育方式之一,但此項工作卻對教師有著嚴峻的考驗:校內(nèi)教學任務重,、業(yè)務時間緊張,、路途遙遠不便利,鄉(xiāng)村道路不熟悉等等,,即便是男教師們也面臨諸多困難,,經(jīng)慎重考慮,丁平毅然加入到送教隊伍中來,,擠時間調(diào)整校內(nèi)的課,,再犧牲一些個人時間,給這些學生送課上門,。通過多次送教與交流,,當她了解到這些學生的家庭生活條件極為困難,多數(shù)家庭因殘致困,,基本都是隔代撫養(yǎng)的情況后,,她的心里極為難受,覺得這些學生需要她的幫助,。于是,,在送教之外,她打算再為這些學生們做些事情:根據(jù)學生們的家庭狀況和不同的需求,,自費給學生們準備學習用具,、洗化用品、衣物,、康復器材以及米,、面,、油、牛奶等生活用品等等,。在她的幫助和指導下,,這些學生在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幫助了別人,,也愉悅了自己,學生每次開心的笑容都給了她莫大的鼓舞,,使她在送教的路上不斷地前行,。
2021年,她接到了一個特殊的任務,,給中度腦癱,、患有嚴重自閉癥的宋亮同學(化名)送教上門,去送知識,、送康復,、送溫暖。這名同學語言交流較差,,左手,、左腳行動不便,而且因為臉部的大片紅斑,,有強烈自卑感,,從不出家門,幾乎不與外人接觸,。心靈的溝通是開啟送教的第一枚鑰匙,。她與宋亮同學的溝通與交流,首先從日常生活開始,。通過觀察和交流,,發(fā)現(xiàn)該同學生活習慣較懶散,隨意,,表現(xiàn)出很不自信,、不愿意嘗試新的事情,時時把“我不會”掛在嘴邊,。了解到這些,,丁平老師就用幽默有趣的語言、夸張的表情吸引他的注意,,開啟他心靈的閘門,,逐步與他建立信任與感情。有了這些基礎(chǔ),再加上及時的鼓勵和獎勵,,他從心底里就愿意去做原本不自信,、不愿做的事情。在這樣體貼的互動和飽含“愛”的關(guān)懷中,,宋亮(化名)感受到了丁老師對他的關(guān)注和喜愛,,也變得越來越喜歡配合和互動,他的生活和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漲了,。送教主要是送知識,,不論是生活語文還是生活數(shù)學的教學,丁老師都會仔細了解宋亮當下的生活環(huán)境和認知水平,,從教材中選擇一部分更適合他學習的內(nèi)容,,采用情境教學法將學習內(nèi)容以游戲互動的方式傳授。在生活適應的教學中,,她常采用任務分析法,。把要學習的任務分解成一個一個的步驟,或叫小步子,,然后按照一定的順序一步一步有計劃的進行教學,。如穿脫衣教學訓練:拎起上衣→衣領(lǐng)向上把衣服拿好→一只手伸進一個衣袖→另一只手伸進另一個衣袖→拉好衣領(lǐng)→拉齊兩片前擺→拉好拉鏈或系好紐扣。每一小步,,丁老師都會親自示范,過程清晰可見,。每一節(jié)的教學內(nèi)容都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宋亮同學學會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反復使用,,慢慢就會熟練地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從而也建立起自信心,擁有滿滿的收獲感,。宋亮同學的左手有一定的抓握能力,,但伸展困難,因為長期在家沒有進行這方面的康復訓練,,力量及功能都有障礙,。通過觀察和實踐,丁老師發(fā)現(xiàn)他的左手通過努力是可以完成很多動作,,非常需要長時間的運動康復訓練,。于是,丁老師制定了個性化的訓練方案:一是加強手部肌肉力量的練習,,先抓握粗大的東西提高力量,,二是加強手指靈活度的訓練,用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努力去練習捏住橡皮小球的小游戲,。三是加強力量和抓握的綜合訓練。她為宋亮同學提前準備了磁力飛鏢,,先把鏢盤放在近距離處,,當他的第一鏢飛出去,穩(wěn)穩(wěn)地落到鏢盤上時,,表現(xiàn)十分興奮,,從此就愛上了這個游戲。在運動鍛煉的同時,,她更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智障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缺的教育內(nèi)容,,她把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對不良情緒的宣泄,、情感的體驗及情緒的控制等內(nèi)容均融入到課中,,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推進心理健康教育。送教就是送“愛”,,也是送“陪伴”,。平時送教時,丁平發(fā)現(xiàn)宋亮(化名)缺少什么,,下次丁老師一定會給他帶過去,。剛開始把“我不會,我不喜歡,,你來干么的”掛在嘴邊的宋亮同學,,現(xiàn)在常常拉著丁老師的手說:“丁老師,我不舍得讓你走,,好不容易把你盼來的”,。送教中的點點滴滴讓她收獲很多:“送教的路上,孩子和家長也為我送上了溫暖,,也為我送上了最珍貴的一課,,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堅強和樂觀,。我愿帶這些孩子們走進擁有“愛”的課堂,,努力為他們多做些,再多做些,!”
實現(xiàn)夢想,,視障少年登上省殘運會領(lǐng)獎臺
2014年10月16日,棗莊特教學校盲人乒乓球隊隊員張敏(化名)登上了第九屆山東省殘疾人運動會領(lǐng)獎臺,,獲得了女子組冠軍,,她的同學也同時獲得了亞軍,,望著兩位獲獎同學的燦爛笑容,那一刻,,只有特教學校的老師才知道讓這些視障同學拿起球拍有多么不容易,,她們胸前那塊金燦燦的獎牌浸透著老師和同學多少的艱辛汗水。這一切的起點源于2007年的全國助殘日,。當時,,丁平老師為學校捐贈了第一副乒乓球臺,并主動向?qū)W校建議組建盲人乒乓球隊,。她的初衷很簡單,,就是給學生們增加一個活動項目,提高他們的聽力和身體素質(zhì),。然而,,盲人訓練打乒乓球并不簡單。由于眼睛看不見,,他們只能通過耳朵去聽,。在講解了規(guī)則后,他們需要不斷地訓練和聽辨,。從握拍到接發(fā)球,,再到比賽,他們經(jīng)歷了千錘百煉,。那幾年,,丁老師不知為他們彎了多少次腰,撿了多少次球,。在生活和訓練中,,他們每時每刻都需要照顧。丁老師就是他們的眼睛,,為他們系鞋帶,、盛飯,、洗衣服,,攙扶著他們走過每一處臺階。經(jīng)過日復一日的重復和磨練,,這些盲人隊員們從最初的呆呆站在臺邊不知所措,,逐漸成長為耳聽八方、擊球精準的高級聽辯運動員,。于是,,她和她的隊員們的夢想就踏上了省殘運會的征程。在第九屆山東省殘疾人運動會盲人乒乓球賽中,,他們榮獲1金1銀的優(yōu)異成績,;在第十屆山東省殘疾人運動會盲人乒乓球比賽中,他們又獲得了2銀1銅的好成績。2022年山東省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盲人乒乓球比賽,,他們再次獲得1銀,、1銅的優(yōu)異成績,從此隊員們的夢想就起航了,,盲人乒乓球隊也成為學生心中的“夢之隊”,。
小小的乒乓球不僅會發(fā)出聲響,更會發(fā)“光”,,幫助他們打開黑暗的世界,,帶給他們生活的無限希望和力量。比賽結(jié)束后,,丁老師曾徒步帶領(lǐng)學生們?nèi)タ春?,第一次看到學生們的那份興奮和快樂,雖然他們只能聽海,,但她深深地記得他們那一刻是如此的快樂,。學生們回到家后,家長們紛紛發(fā)來信息,,有這樣說的:“謝謝老師像媽媽一樣照顧我們的孩子,,有些話無法用語言表達,只能發(fā)自內(nèi)心的向您說聲謝謝,,非常感謝,!”這份彼此的信任和關(guān)愛,溫暖著整個球隊,。2022年春天,,丁平老師又組建了飛鏢隊,成為棗莊市第一支殘疾人飛鏢運動隊,,他們選才,、訓練一切從零開始,隊員們不畏艱難,,奮勇拼搏,,當年就榮獲山東省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聾人飛鏢比賽第六名的優(yōu)異成績。這些年來,,為了爭取更好成績,,丁平老師主動自費為集訓隊購置了飛鏢、盲人乒乓球拍,、圍板,、發(fā)球器、撿球器等價值數(shù)千元的訓練器材,;為參訓學生購買衣服,、保溫杯等生活用具,,像媽媽一樣照顧著每一個學生,朝夕相處的刻苦訓練中,,關(guān)心和愛護滋養(yǎng)了學生們勇敢地不服輸?shù)木衿犯?,讓他們贏得了人生的第一場比賽,創(chuàng)造了他們平日連想都想不到的奇跡,,也讓學生們明白了人生道路上沒有任何唾手可得,,明白了生命需要不斷地拼搏,需要堅韌不拔地努力,,勇敢的挑戰(zhàn)自己就是生命最美好的意義,。
適應性體教,讓學生們收獲自信健康成長
特殊體育教育追求的目標是為學生提供融合的體育氛圍,、體育環(huán)境,、體育活動,既符合特殊教育學生的能力和需求,,又不致使他們體會到有異于常人的隔離感,,只有這樣才能使特殊教育學生在運動氛圍中體會存在感和成功的喜悅,更好地融入社會,,為以后更好地生活,、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針對在校學生們的特殊性,,丁平老師在體育教學上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們構(gòu)建了適應性體育課程和項目訓練。針對視障學生,,她建議學校開設(shè)了盲人乒乓球,、盲人門球、盲人象棋等校本課程,。針對聽障學生,,他們開設(shè)了聾人飛鏢、聾人旱地冰壺,、聾人籃球等課程,。讓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和興趣愛好,去選擇自己的體育項目,。同時學校建立了專門性項目訓練基地,。通過興趣活動小組,,按照學生們的運動天賦進行選才,、訓練和重點培養(yǎng)。適應性體育教育以常規(guī)課堂教學為基礎(chǔ),,以全員參與為學生日常展示,;以學校每年一屆的運動會為檢驗平臺,;以走出學校、走出棗莊,、走到更高的運動賽場為目標,,助力學生很好地融入體育運動中來。每位學生在歡樂的課堂中,,在刻苦地訓練中,,內(nèi)心真正地感受到“我運動,我快樂”的情感體驗,,收獲了自信,,實現(xiàn)了適應社會的成長。
近年來,,丁平老師個人先后榮獲參加備戰(zhàn)第七屆省殘疾人運動會先進個人,、山東省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優(yōu)秀教練員,市級教改標兵,;三次獲得全市義務教育,、特殊教育優(yōu)質(zhì)課一等獎;這些榮譽既是對她潛心教學,、愛心育人工作的肯定,,更是推動她不斷改進教學、取得更好成績的動力,。
愛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特殊教育是一項艱辛的工作,她始終記得她的夢想,,那就是幫助學生們?nèi)计鹕畹挠職?,用愛心和汗水給他們插上飛翔的翅膀,實現(xiàn)更美的人生,,飛向更高的目標,,讓每棵小樹都成長、讓每朵花兒都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