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傳承人崔永新在工作室制作“絲絨鳥”
大眾網(wǎng)棗莊8月25日訊 棗莊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絲絨鳥”是魯南地區(qū)民間技藝的代表,,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以蠶絲,、銅絲和染料為主要原材料,,通過手工清洗、上色,、劈絲,、下條、打花等20多道工序,,制作成各種鳥類以及其它小動物,、植物等100多種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如今,“絲絨鳥”經(jīng)過棗莊市光明路街道澇坡村村民崔永新多年來的獨特創(chuàng)新和長期的發(fā)展演變,,逐漸形成了具有魯南民俗文化藝術特色的非遺項目,,其作品隨著電商物流的延伸走出家門,頗受消費者青睞,。(吉喆/視覺中國)

非遺傳承人崔永新在工作室制作“絲絨鳥”

非遺傳承人崔永新(中),、妻子張玉英(右一)和女兒崔然昱一起在工作室制作“絲絨鳥”

非遺傳承人崔永新(右)在向12歲的女兒崔然昱傳授“絲絨鳥”的制作技藝

非遺傳承人崔永新在工作室制作“絲絨鳥”

非遺傳承人崔永新(右)在工作室進行“劈絲”準備制作“絲絨鳥”

一村民在展示非遺傳承人崔永新制作的“絲絨鳥”一村民在展示

非遺傳承人崔永新制作的“絲絨鳥”

非遺傳承人崔永新在工作室進行“下條”制作“絲絨鳥”

非遺傳承人崔永新在工作室進行“下條”制作“絲絨鳥”

非遺傳承人崔永新在工作室進行“下條”制作“絲絨鳥”

非遺傳承人崔永新(右)和妻子張玉英一起在工作室向樹枝上懸掛制作的“絲絨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