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 年,,圣祖仁皇帝玄燁第六次南巡,,途經(jīng)京杭大運河沿岸的魯南重鎮(zhèn)臺兒莊時,舉辦過一次“詩詞大會”,,山東嶧縣(今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qū))人李克敬呈獻《雅頌八章》,,被康熙帝“欽定第一”,改變了這個落魄文人的人生之路,,從此李克敬平步青云,,官至翰林院編修。

文|鄭學富
康熙皇帝即位后,,在1684年,、1689年、1699年,、1703年,、1705年和1707年六次南下。
1707年正月,,年近六十的康熙皇帝第六次南巡,,皇太子胤礽、皇長子胤禔,、皇十三子胤祥,、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祿隨駕陪侍,,于農(nóng)歷的二月初一日進入山東境內(nèi),,首停德州第六屯(今屬夏津縣)。
山東官紳氏族及民眾十余萬人迎駕,,為免除通省舊欠錢糧謝恩,。經(jīng)聊城,、汶上、濟寧,、嶧縣韓莊閘進入臺兒莊運河段,,停泊在臺兒莊。

《清代京杭運河全圖》
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公里,,作為南北漕運的樞紐,,朝廷在臺兒莊設立閘官署、巡檢司,、縣丞署,、守備署等,常住人口及流動人口多達數(shù)萬,,成為嶧縣40個集鎮(zhèn)之首,。
臺兒莊由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土圩子”一躍成為運河沿線的重鎮(zhèn),不但是漕運樞紐,,水旱碼頭,,而且成為溝通蘇、魯,、豫,、皖乃至江淮浙滬地區(qū)的重要貨物集散地。
商家為了便于從水上裝卸貨物,,便在臺兒莊閘北岸修筑了10多處石階碼頭,,俗稱“水門”。

康熙皇帝到達臺兒莊運河時已是陽春三月,,此時運河兩岸春光明媚,,河岸的垂柳已是枝條翠綠,隨風搖曳,。這給久居京城的康熙帶來了新奇之感,,加之當時的臺兒莊已成為兗州、徐州兩府之間的一個富庶都會,,康熙決定駐駕臺兒莊,。
在此期間,康熙舉辦了一次詩詞大會,?!?嶧縣志》載:“歲丁亥,圣祖仁皇帝南巡,,進詩臺莊水次,,時獻詩賦者六七百人,進呈二十一卷,欽拔(李克敬)第一,。”
李克敬,,字子凝,號小東,。1659年出生在嶧縣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嶧縣志》載: “(李克敬)生而穎異,,五歲能誦尚書,八歲了五經(jīng),,十歲能屬文賦詩,,弱冠已為通儒,補博士弟子員,。才滿山左,,久且滿天下。”
1674年,,嶧縣新任知縣周祚增通過拜訪鄉(xiāng)紳名士,,得知境內(nèi)有一位少年才子叫李克敬,聰慧過人,,又以《鄉(xiāng)愁》為題,,命他作詩一首。
李克敬雖然只有15歲,,也沒離家出過遠門,,但是父親常年漂流在外得感受他是知道的,于是吟誦道:
愁人不能寐,,欲寐轉彷徨,。
方止思鄉(xiāng)淚,閉眼即故鄉(xiāng),。
驚魂以一斷,,寒宵萬里長。
頑身飛不去,,好夢送凄涼,。
李克敬因此在嶧縣有“神童”之稱。
可是在每次的鄉(xiāng)試中,,李克敬卻都是名落孫山,,榜上無名??婆e屢試屢敗,,李克敬極為沮喪,為生活所迫,李克敬先后在嶧縣和附近州縣以教書為生,,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

康熙《行書七言絕句扇面》紙本草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康熙皇帝在臺兒莊舉行詩詞大會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附近幾十個州縣的文人墨客聞訊后紛至沓來,,薈萃臺兒莊,,人數(shù)達到700人。他們苦思冪想,,揮毫作詩,,向皇帝進獻詩詞達到2000多首。
年已48歲的李克敬意識到這可能是改變自己命運的一次機會,,頓時文思泉涌,,采用詩經(jīng)體寫下了洋洋千言的《雅頌八章》。連夜收拾行囊,,趕赴臺兒莊,。
康熙帝從中選取21人的詩詞御覽。當看到李克敬的詩詞時,,首先被那行云流水,、遒勁有力的書法所吸引,加之駢體文的頌詞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鏗鏘有力,,內(nèi)容更是歌功頌德的溢美之詞。如《皇雅》中寫道:“承天撫世,,稽古帝王,,書契以來,未有穆穆我皇,。……祝吾皇億秭,,自我民聽視,惟萬年萬世,,與天無止,。”
康熙帝御覽后,真是舒服極了,,頓時龍顏大悅,,連聲贊道:“妙哉,妙哉!不僅詞佳,,書法更妙,,甚合朕意。”于是欽定為第一名,。
康熙親自召見李克敬,,李克敬倍感榮幸之至,,受寵若驚。從此,,李克敬在山東名聲大噪,,猶如現(xiàn)在的明星一般。

李克敬成名后,,決心走“學而優(yōu)則仕”之路,, 1708年,恰逢山東鄉(xiāng)試,,李克敬赴省城濟南應試,,力拔省魁。七年后的1715年,,56歲的李克敬赴京趕考,會試,、殿試連捷,,高中二甲第九名,館選翰林院庶吉士,,后奉命入值南書房,,開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李克敬才識淵博,,在詩歌,、書法、文史上的成就斐然,,為官清正廉潔,,名氣如日中天。李克敬的所作所為得到了皇帝的賞識,,但是卻遭到了同僚的嫉恨,,于是有人彈劾他“毀謗程朱”,要求嚴懲,??滴趸实蹧]有對他降罪,只進行了申飭,。
李克敬感覺到官場上危機四伏,,兇險異常,于是他決定急流勇退,,上書朝廷,,以母親年邁多病為由,請求卸職還鄉(xiāng),。清朝以孝治天下,,所以他的請求得到朝廷的批準,。
1717年,李克敬回到家鄉(xiāng)嶧縣,,應知縣之請續(xù)修《嶧縣志》,。李克敬還鄉(xiāng)后孝敬父母,善待弟兄,。母親患有眼疾,,有失明的危險,十分痛苦,。他四處尋醫(yī)問藥,,但都沒有良方。他聽說用舌尖舔舐利于治療,,就為母親舔舐,,直至母親康復。
1721年,,李克敬再度應召入京,,授翰林院編修,參與《大清一統(tǒng)志》的編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