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
張范剪紙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剪紙藝術,。山東省棗莊市高新區(qū)張范街道是山東省命名的首批省級民間藝術之鄉(xiāng),。
張范剪紙始于何時已不可考,至少有數百年的歷史,,在當地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在解放前,是當地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創(chuàng)作表現形式,,更是一些剪紙藝人賴以生存的手段,。

工藝概述:
為了弘揚這門民間藝術,1981年張范公社文化中心站成立后,,每年春節(jié)都舉辦一次剪紙展覽,。
1985年,,在棗莊市舉辦的美術、書法,、剪紙展覽上,,張范鄉(xiāng)楊尚英的剪紙作品《花兒朵朵》被評為一等獎。極大地刺激,、調動了民間藝人的創(chuàng)作熱情,。
1987年,薛城區(qū)文化館與張范鄉(xiāng)文化站聯合舉辦了一次全市最大的剪紙培訓班,,聘請中國剪紙學會理事王賓現場授課,,培訓學員40余名。在培訓的基礎上,,建立了全省第一家農民剪紙協(xié)會,,同時舉辦了首屆會員作品展。國家文化部,、山東省文化廳,、棗莊市文化局等各級領導和有關專家出席了協(xié)會成立大會,大會選舉中國剪紙學會理事王賓為顧問,,劉宗啟為會長,。1987年底,張范鄉(xiāng)剪紙協(xié)會選送了近百幅剪紙作品參加了在黑龍江省黑河市舉辦的全國雪花剪紙展,,劉宗啟,、韓榮蓮、王趙氏的作品獲優(yōu)秀作品獎,。

1988年,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雪花剪紙集》,,收錄張范剪紙作品15幅,,即《石榴圖》、《小雞》,、《梅花鹿》,、《喜鵲登梅》、《鯉魚躍龍門》,、《喜報三元》,、《鯉魚穿蓮》、《鳳喜圖》,、《麒麟送子》,、《牧童》、《鴛鴦》,、《蓮生貴子》,、《金魚喜鵲》、《母子雞》、《豬?!返?。
同年底,張范鄉(xiāng)剪紙協(xié)會又選送了10余幅作品進京參加建國40周年剪紙大展,,劉宗啟被吸收為中國剪紙學會會員,。

文化傳承:
后起之秀的剪紙能手王慶權的剪紙作品可說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其剪紙作品不下幾百幅,,如雙貓圖,、花團、田間休閑,、劉海戲金蟬,、鐵拐李、武松打虎,、貓撲蝶,、蓮年有魚、馬上封猴,、福在眼錢,、八駿圖、金猴獻壽,、牛郎織女,、只生一個好、法官斷案,、飛車搞機槍等200余幅,。
王慶權靠著自己一手絕妙工筆畫的功底,步入了剪紙行列,。他一改從前只剪花,、鳥、蟲,、草的傳統(tǒng)習俗,,轉變?yōu)橐匀宋锕适聻橹黝}的剪紙內容,所剪的人物形象逼真,、瀟灑有神,、動感十足、拙而不俗,、細微之處見功力,;所剪的花草細膩不繁、雜而不亂,、枝節(jié)清晰,、動靜可辨,,不論是狂風勁草還是煙花垂柳足見他刀剪傳情;所剪的動物千姿百態(tài),、戲鬧可愛,、妙趣橫生、獨出新彩,,給人以百看而不厭之感,。

1995年,張范鎮(zhèn)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剪紙之鄉(xiāng)”,。
2007年12月被評為棗莊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