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強,,男,,1973年10月出生,棗莊嶧城人,群眾,,豐源集團張集煤礦運輸工區(qū)職工。自2002年參加第一次無償獻血以來,,至今已風雨無阻堅持無償獻血21年,。他始終秉承“以自己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能重來的生命”的獻血理念,,無怨無悔,、矢志不渝地走在無償獻血公益之路上。2009年6月榮獲“2003-2008年度棗莊市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2010年12月獲得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中國紅十字總會、中央軍委衛(wèi)生局等單位頒發(fā)的“2008-2009年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2020-2021年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
“興強哥,我們這邊有點工作,,去餐廳幫忙要晚去會兒,,還得麻煩你幫忙再多盯一會”。
這是發(fā)生在張集煤礦封閉管理期間的一幕,,員工餐廳滿負荷運轉,,各單位派人排班到餐廳參加義務勞動解決餐廳人手不足的問題,運輸工區(qū)職工張興強也加入到了這個義務勞動的隊伍中,。只要大伙有什么急事兒,,但凡招呼一聲,他立刻就能頂上來,,因此,,他被大伙稱贊為“及時雨”。
張興強是張集煤礦運輸工區(qū)生產(chǎn)班班長,,平時在安全生產(chǎn)工作中他就是個“熱心腸”,,教會很多年輕人操作要領,讓他們能夠迅速融入煤礦生產(chǎn)工作,。然而,,張興強的“及時雨”還不只下在工作單位,還會惠及很多地方,。
很多人都參加過無償獻血活動,,但是能夠從不間斷,將這一義舉一堅持就是20年的卻不多,,張興強則是其中之一,。2002年,張興強看到血站里張貼的“以自己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能重來的生命”的標語,,讓他覺得自己也可以為社會做些貢獻,,于是,他第一次興奮的走進血站,,獻上了自己的全血,。自那以后,他便一發(fā)不可收拾,,每隔一段時間就去血站一次,,還加入了多個獻血交流群,成為了一名“公益達人”,。疫情期間,,為保證臨床用血,更是嚴格按照防控要求,,以“點對點 一對一”的方式完成多次獻血行動,。
20年間,他已經(jīng)累計獻血量達19200毫升,,相當于4個成年人全身的血量,。先后榮獲“2003-2008年度棗莊市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和“2008-2009年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等榮譽。
有人問:你這樣頻繁的獻血會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張興強說:這個就多慮了,,獻血不僅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還能促進身體機能的新陳代謝,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熱愛鍛煉身體,,就啥事沒有。
除了獻血外,,張興強還在更多領域拓展自己的公益奉獻,。他積極參加造血干細胞信息采集,2005年被納入了中華骨髓庫,,已經(jīng)正式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志愿者,。“有需要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履行捐獻承諾,。”張興強堅定地說,。
張興強在自己做公益的同時,,他還積極做宣傳公益事業(yè)的志愿者,吸引更多人參加公益行動,。在他的號召下,,身邊的同事,、親戚、朋友也很多都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來,。
烏金總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讓人間充滿光明和溫暖”。張興強說:“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我會一直堅持做公益?!?/span>